全球滚动:海门渔民寻求渔民之家 产业价值期待加速升华


【资料图】

近日,汕头海门渔农陈海欧跑到了广州,直奔省农业农村厅,试图为当地海洋捕鱼开辟预制菜赛道。经过省厅引介,他很快就收到了多家大型企业的合作意向。从斗门的“白蕉海鲈”,到如今的海门也要乘着预制菜之风跟上,背后是广大渔业从业者对省农业部门的深厚期待与依赖,省农业部门作为“渔民之家”,其承担的民生与产业双重重责可见一斑。

首先,白蕉海鲈之所以近期大热,是与其全力打造密不可分的。作为广东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白蕉海鲈”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名片。它还是广东水产业第一个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就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如今已经培育出百亿级规模的大产业,养殖、流通和加工产业链的从业者因此致富。按照规划,展望未来,斗门还要持续讲好海鲈故事、传播海鲈品牌、推广海鲈经验,打造丰收节经济,将白蕉海鲈做成千亿产业。

白蕉海鲈能成功,离不开政府顺势而为与积极谋划。否则,特产的影响力终究只能在本地显现。那么,与之类似的广东水产名优产品也有很多,能不能都复制推广其经验?一条网红鱼,激发起沿海相关水产行业的信心与联想也是无穷的。海门渔农陈海欧就是这个“回响”的一部分。

从渊源来看,海门镇位于潮阳区东南端、练江出海口,三面环海,渔业是海门传统产业。当前,海门正在创建国家级经济区。研发做强海洋捕捞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将为产业型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树立典范。

如此一来,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就等政府层面的积极规划和搭桥了。省农业农村厅之所以是“渔民之家”,原因是其积极响应渔农期盼,针对海门渔业转型升级作了接地气的研商。比如支持海门依托国家中心渔港,开发“蓝色粮仓”;支持海门建设渔业“12221”市场体系。省厅还建议他在速冻保鲜技术上进行突破;培育“打鱼高手”“卖鱼能手”;推动水产企业与预制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当这些都做成了,海门水产预制菜品牌的成效也就显现出来了。

海门渔民主动突破现状,追求更高层面的增长,也折射出广东开展“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四年来已经深得广大农民与渔民的肯定。政府在作为领路者的角色上更有分量,带动从业者更好地对接市场,在市场中寻求更高的价值上,不断有所作为。同时,这种带动与引领,也让广大农民有了更积极与更鲜明的消费者意识,从而不断拥有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实现突破的可能。

因此,省农业农村厅不但是为水产业者解决温饱问题与后顾之忧的“渔民之家”,更是起到了重要的路径设计与统筹引领的作用。这种作用也必将在与市场资源配置的深度结合中,产生更多助推产业升华的标杆示范。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关键词: 白蕉海鲈 农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