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察:优先化解儿童用药“掰和猜”难题是务实之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罗志华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开发可灵活调整剂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个性化给药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减少“剂量靠猜、分药靠掰”导致的分不准、不安全等问题。(2月14日《广州日报》)

据了解,这是国家首次为单一治疗领域的用药取消行政化的用药限制,不仅有望改变儿童药进院难、处方难的“两难”处境,也利于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民众的健康权益。

这个通知出现了很多新内容。比如规定药品说明书中明确儿童适应症和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均可不受“一品两规”和药品总品种数量限制。这就意味着,在说明书上注明可用于儿童“掰着吃”的成年人药品,也被允许通畅地进入医院。

此外,通知还明确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以及儿童专科医院的很多科室,都要安排一名驻科药师,参加联合查房、会诊,为儿童患者提供用药医嘱审核、药物重整、药学监护、用药教育等服务。儿科有了驻科药师,不仅儿童用药更安全,儿科医生也有了好帮手。

但该通知最接地气的一种新说法是,鼓励药企开发可灵活调整剂量的新技术、新方法。通俗地讲,就是采取一些举措,方便在需要时灵活调整药品剂量。比如在药片上划出几道一掰就开的线,确保掰得开、分得准;或将单片药片和单包冲剂的含量最小化,低龄儿童可用一片或一包,较大儿童和成年人则可根据说明书指引服用多包。

这个看似很小的改进,却切中了家长的一大痛点。徒手掰药片、药片捣成粉、冲剂减一半等,成为父母在给孩子喂药时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儿童酌减”可不简单,有时一个小小的药片、一袋小包装冲剂等,还要分成好几份。特别是1/3、1/5、1/7等分劈属不规则分劈,更难把握剂量。有家长坦言,没有学好数学,不购买精密仪器,都不敢给孩子喂药。在药品剂型与包装设计上,给家长准确分药创造条件,就能大幅降低“剂量靠猜、分药靠掰”的难度。

化解儿童用药难题,最彻底的办法是加大儿童药的研发与生产力度,让儿童药从此变得琳琅满目。但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实施起来有难度,要花较长时间。在此之前,针对家长分药进行一些创新,不仅务实,而且简单易行,也为深受分药之苦的家长们所期待。

除了要开发可灵活调整剂量的新技术、新方法之外,其他一些接地气的举措,也应加以探索。比如目前已有不少医院针对儿童,设置有药品分包岗位,由药剂师提供碾磨药片等服务,按照从三分之一到十六分之一不等的规格进行包装,供儿童使用。这些做法也值得借鉴和推广。

化解儿童用药难题,已成当务之急。既然儿童药研发生产需要从长计议,就更应帮助家长化解“分药靠掰”等现实难题,立足现有条件,尽最大限度维护儿童用药安全。

关键词: 最大限度 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