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依托“绿电优势”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高地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发展清洁能源比较优势突出。近年来,青海着力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把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清洁能源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青海清洁能源发展正阔步向前。


(相关资料图)

从地理高原到产业高地

4月的青藏高原,柳吐新绿,春意渐浓。位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光伏产业园区的中国华电50万千瓦光伏项目33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施工现场,水泥罐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不远处,成片的光伏电池板铺展出一片蓝色“海洋”,一眼望不到边。这里是青海省“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的沙漠、戈壁、荒漠大型光伏基地的一角。

作为今年青海省内第一个开工的新能源建设项目,这个33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项目,还将配套建设11公里330千伏输电线路。

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一项目工程将在年底建成,以确保周边正在建设的新能源电站在年底前并网发电。

“按照今年全国两会报告强调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要求,今年青海新能源装机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预计全年并网超2100万千瓦。”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部建设管理处处长尚福瑞说。

为此,青海电网年内计划开工建设35千伏及以上重点电网工程45项,全面形成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750千伏电力输送网架,以坚强电网支撑新能源大基地大规模并网、高水平消纳。

近年来,青海坚持集约发展、多能互补的科技创新发展思路。深度挖掘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潜力,玛尔挡、羊曲两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同步开工建设,黄河上游装机规模最大的拉西瓦水电站机组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李家峡水电站扩机项目开工建设,茨哈峡水电站列为国家重大推进项目;统筹推进外送通道、骨干电网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样板建设步伐加快。

青海省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电力装机4468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4075万千瓦,占比达91.2%,新能源装机2814万千瓦,占比达62.98%。青海电网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

在青藏高原

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带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加快衔接,从硅材料、光伏组件、支架、风电、装备制造到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成为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

“清洁能源在青海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很高,用当地的清洁电力来生产新能源产业所需的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和相关配套产业,不仅具有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而且还形成了一个绿色循环产业链。”西宁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制造总监刘文涛说。

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西宁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单晶拉棒一期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将硅料投入单晶硅炉,经过一系列工序后,作为太阳能电池主要原材料的单晶硅片便被生产出来。

今年2月,天合光能青海基地成功下线首根210+N单晶硅棒,标志着这家公司年产20GW单晶硅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天合光能青海基地项目在西宁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分别为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5GW切片、15GW电池、15GW组件等全产业链制造业项目。

位于西宁市东川工业园的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是中国首条量产规模IBC电池及组件的企业。这个公司副总经理宋志成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采用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引导运输系统,使得IBC电池及组件生产平均效率突破24%,备受国际市场青睐。

“我们针对海外客户做IBC产品开发,目前已经接到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德国等地订单,基本满足全年生产能力。”宋志成说,预计企业今年全年出口总额可以达到1.5亿元。

“光伏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升级转型,而且带来了生态环境改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振飞说。

张振飞介绍,海南藏族自治州新能源产业基地所在的塔拉滩,原来严重退化的半荒漠化土地,在被光伏电池板覆盖后,光伏子阵区的监测风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恢复到80%。

“绿电”发展推动绿电价值实现

3月24日,青海产业零碳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绿电价值实现国际合作签约仪式在青海省海东市举行。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建立健全新能源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机制,为青海零碳产业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与会专家认为,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到地方需要协同发力、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和利用。

签约仪式上,国家电投电能(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与瑞典环境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并共同发布在国际EPD体系注册的机电设备类产品类别规则和环境产品声明证书工具;国家电投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与青海省零碳产业园签订碳认证合作框架协议;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青海省能源局、青海零碳产业园、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挂牌成立“国际绿电低碳认证(青海)研究工作室”。

“青海是国家电投最重要的发展区域,我们在青海的资产规模已达1475亿元,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树彪表示,未来,国家电投将在青海加速构建“智能电网+风光水储一体化电源+绿电溯源认证”的高比例绿电供应体系,提供相关低碳认证与适航认证服务,加速在青海落地碳足迹及绿电装备认证、绿色认证和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评价服务,促进新能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借助青海省“绿电”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获得“绿色收益”,青海传统行业企业正在探索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位于西宁市的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基于青海盐湖资源优势引进的一家基础化工企业。近年来,这家公司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交易通过节能降耗得到的碳排放指标,成为企业的一项创新业务。

2020年,青海宜化的碳排放指标缺口尚有5万吨,当年购买碳汇的支出超过了300万元。而到了2022年,通过节能降耗技术攻关,碳汇实现盈余2万余吨,通过交易可增收120多万元。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塔拉滩曾经是以半荒漠化土地为主的“风沙之地”,而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在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长期历程中,青海探索实现高比例绿电运营的绿色能源体系;借助光伏发电产业,青海建立“牧光互补”的“板下”经济;“绿电”发展推动绿电价值实现,产业发展也正在创造绿色收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