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迎峰度夏须挖潜需求侧管理

去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和主要江河来水偏枯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一些水电大省出现了电力短缺的情况。今年这种情况是否还会出现?如何通过电力供需调节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夏工作?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2022年夏季四川、重庆等地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主要原因是持续罕见高温天气叠加来水严重偏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分析,受去年下半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导致主要流域水库蓄水不足、降水继续偏少影响,今年以来水电生产能力持续下降,水电出力尚未得到有效改善。


(资料图片)

据悉,水电是我国电力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常规水电装机3.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14%,全年常规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为15%。据统计,我国具有季节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装机占比不到一半,大部分常规水电出力要“靠天吃饭”,降水的不确定性对水电出力影响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3.7%,5月水电生产延续下降趋势,预计当月水电发电量同比降幅比4月进一步扩大。

受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叠加近年来新能源大量接入的影响,我国电力供需平衡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消解高峰时段压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使得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后,增加了系统调节压力。另外,一些地方受来水、温度等气象方面的影响用电紧张,迫切需要有机整合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特别是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存在调节能力不足、保供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引导电力消费,可以有效降低高峰电力需求,在缓解电力供需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张琳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需求侧资源已不只是一种电网应急资源,正逐步成为一种广泛参与电网运行、实现供需双侧资源协调优化的重要资源。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可用容量低,难以保障实时用电要求,极端天气条件下出现大范围停电的风险显著增加。未来,要确保更高水平电力供需动态平衡、避免“拉闸限电”,若仅依靠增加发电可用容量,将会产生大量电源电网低效投资,推高电力供应成本。

张琳表示,通过需求侧管理,在合理调整电力供需平衡,优先保障民生用电以及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用电的基础上,削减尖峰负荷,能够有效减少装机需求,节约厂网投资,提高设备利用效率,缓解时段性电力供需矛盾。

“需求侧资源参与新型电力系统调节的主要方式为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对需求响应而言,峰谷电价、尖峰电价等价格型需求响应是基础性调节手段,市场化的激励型需求响应则是叠加性调节手段,更加具有针对性,而有序用电是电力系统应对极端情况的有效调节措施。”张琳建议,应从多方面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推动“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一是着力提升大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二是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鼓励开展车网双向互动研究。三是推进共享储能、虚拟电厂等技术大范围、规模化应用,实现将大量、多元、分散的灵活性资源聚合起来,参与系统调节。四是推动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突破,推进氢能等新兴需求侧资源与新能源深度耦合,满足新能源多日或更长时间尺度调节需求,推动局部系统平衡模式向动态平衡过渡。

“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王益烜说,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 (记者 顾 阳)

关键词: